其實,我看到這則新聞,我很難過⋯
今天聽到我們公司一個師範大學的實習生問我們公司創意總監說
「總監!請問你怎麼看鮭魚之亂事件?我好多朋友都真的跑去改名欸!」
哎⋯我在一旁,真的是低頭無語⋯
我認為做行銷策略可以有趣,可以好玩,但永遠都不知道這對消費者或市場來說,會引起什麼樣的蝴蝶效應。
可能因為一個「主觀認為」好的創意內容,卻造成一股偏風,不論大家怎麼Diss,又或是有人覺得
「啊幹!誰會真的叫鮭魚啊!」
然後就會有些人想說!
來!咱們該去給壽司郎上一課!
也因為這樣的同儕壓力之下
誕生了該名「#鮭魚之夢」
並且也回不去了⋯
當然,很多人也會說!
「啊X!就這個同學活該啊!貪小便宜!係後!」
看著這影片,其實這位同學講話都在抖,他也表示自己很後悔,然後居然說
「後面還有30位鮭魚準備吃爆壽司郎⋯」
我不禁在想,當今社會上社群當道,所有的訊息不論好的壞的,都會引起各種「獨立」的同溫層廣泛的討論,導致這種惡搞當有趣的情境,最後一發不可收拾。
言語是有力量的!品牌也是有力量的!
但這份力量的發力假使有一點僥倖⋯
就如同七傷拳一般
「傷人七分,損己三分」
但總而言之,有人Care嗎?
答案是「#沒人Care」
因為他就像地獄梗一樣,離你越遠,你越沒感覺
大概就是
「啊X!他活該啊!誰叫他北爛」
又或是
「X!他真的很狂欸!」
亦或是
「反正不偷不搶,他爽就好啊!你們叫屁?」
再來是
「見不得別人吃免錢在那邊酸」
然後呢?
然後品牌方只花了,一張會一點Adobe Ai的廣告系學生,不到兩小時能做出來的文宣~
做到了全台性的曝光,讓更多人知道~
好多鮭魚先生、鮭魚小姐~來吃鮭魚囉!
「能否讓公關行銷更有具有社會意義更有價值?」
這也讓我不禁在思考著⋯
#只能笑笑
#這是小確幸嗎
#還是品牌的大曝光
#我只知道這波操作
#少花了好幾百萬
#因為有好多勇士
#叫做鮭魚
#鮭魚你好